1.PCIe 64 bit不可预取的读取读BAR 地址分配
2.PCIE专题第三章PCIE测试
3.PCI设备驱动编写(一)
4.PCIelspci用法小结
5.FPGA XDMA 中断模式实现 PCIE3.0 测速试验 提供工程源码和QT上位机源码
6.Linux下PCI设备驱动开发详解(六)
PCIe 64 bit不可预取的BAR 地址分配
对于 bit不可预取的Base Address Registers (BAR) 设备,软件在分配地址时是源码可行的。关键在于系统是数据否具备足够的non-prefetchable窗口资源。在PCIe协议中,读取读位可预取BAR被推荐使用,源码但在某些情况下,数据android移动医疗源码如果没有位预取窗口资源,读取读会从位预取窗口中分配。源码对于那些需要大量不可预取内存空间的数据设备,如果平台的读取读非预取内存空间有限,可能会影响其在平台上的源码支持数量。因此,数据为了充分利用资源,读取读建议这类设备的源码BAR设置为可预取,尽管对于 bit不可预取的数据设备,分配地址是可能的,但资源的可用性是前提条件。
在内核的PCI源码中,如drivers/pci/setup-bus.c中的pci_assign_unassigned_root_bus_resources()和__pci_bus_size_bridges()函数,显示了这种分配机制。如果存在non-prefetchable窗口资源, bit不可预取的BAR设备就能获得相应的地址。然而,如果资源不足,分配将依据平台的限制进行。
PCIE专题第三章PCIE测试
PCIE专题第三章:PCIE测试
本章节将探索如何在FPGA板卡上实现简单的PCIE测速功能,包括测速PCIE链路收发以及入门级PCIE技术。
硬件资源介绍:PCIE接口采用金手指接口,可以轻松插入电脑主板插槽,与电脑完成连接。接口主要由5对差分线与复位线构成,包括2对发送数据、2对接收数据、1对时钟和一个复位线,构成PCIE X2通道。
程序设计:章节内容主要围绕移植官方提供的工程。RIFFA项目作为开源项目,工程可在GitHub上直接下载,网址为github.com/KastnerRG/ri...。如果需要深入研究RIFFA框架,请认真阅读相关驱动程序文档。
示例工程查看:首先,了解RIFFA框架的工作原理,建议仔细研究官方示例工程。然后,创建一个新工程,复制官方示例文件并修改为适应自己FPGA板子的版本。此过程需熟悉其组成部分并逐步深入。
修改官方示例:根据自己的FPGA芯片型号(如XC7AT-FFG、XC7AT-FFG、pc源码和h5源码不一样XC7AT-FBG等)对IP核进行更新。在Core Capability页,修改事务层最大负载数据为字节,确保与IP核配置相匹配。
修改顶层文件与约束文件:将顶层文件中C_NUM_LANES由4通道修改为2通道,C_PCI_DATA_WIDTH数据宽度由位宽修改为位宽,C_MAX_PAYLOAD_BYTES最大负载数据修改为。同时,删除并修改约束文件内容,确保程序正确固化到外部flash中。
IP核详解:7 Series Integrated Block for PCI Express是XILINX在7系列FPGA上的一种可扩展、高带宽和可靠的串行互连构建块,用于构建PCIE应用。IP核包含完整的事务层、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支持最高5gb/s (Gen2)速度下的1通道、2通道、4通道和8通道端点和根端口配置,接口使用AMBA的axi4 stream接口。
自建工程:熟悉官方示例与IP核后,通过添加源码,自建IP核建立Riffa框架在FPGA的工程。在riffa源码下xilinx目录建立嵌入式工程目录,拷贝相关代码文件到目录下,并创建工程。选择适当的FPGA芯片型号,添加约束文件,最终生成比特流文件和配置文件,下载到FPGA板卡。
结果验证:使用PCIE测速助手软件检测PCIE板卡状态,若正常工作,显示读写速度测速功能;若未插入PCIE板卡,则显示未插入状态。点击测速按钮,进行PCIE测速操作,速度显示结果将通过软件仪表盘显示。
官方测速程序与QT上位机编写:使用官方测速程序进行设备测试,通过命令行操作获取最大带宽。QT上位机编写测速软件,需要对QT与C/C++语言有基础了解,程序设计逻辑包括设备检测、测速按键控制、速度计算与显示。程序代码主要逻辑在widget.cpp文件中实现,通过时间差计算读写速度,并将结果展示在仪表盘上。
章节总结:本章节涵盖了从FPGA板卡到上位机的完整PCIE测试流程,通过软硬件结合,实现基本的仿微信源码独立部署即时通讯im源码PCIE测速功能。
PCI设备驱动编写(一)
编写PCIe驱动程序的关键步骤主要围绕模仿、匹配、启用设备、配置空间访问以及驱动程序的注册和注销。
模仿是开始编写PCIe驱动的基础。通过下载Linux内核源码,找到相关PCIe驱动作为模板,你可以学习到如何构建自己的驱动。
在匹配PCI设备时,需了解厂商ID、子厂商ID、设备ID和子设备ID。这些ID能确保驱动与特定PCI设备正确匹配。在Linux中,使用设备树查找并加载适当的驱动程序,确保PCI设备被操作系统识别并使用。
启用设备的步骤在驱动程序的probe函数中完成。调用pci_enable_device函数唤醒设备,并分配中断线和I/O区域,确保设备在驱动程序中被正确启用,以便后续访问资源。
访问配置空间对驱动程序至关重要。配置空间是设备在系统中的映射位置,驱动程序通过读写配置空间来获取设备的详细信息。配置空间的访问方式依赖于CPU与PCI控制器的交互,Linux提供标准接口供驱动程序使用。
配置空间通过8位、位或位数据传输进行访问。Linux定义了相关函数原型,提供访问PCI设备配置空间的接口,驱动程序借此找到设备映射位置,与设备通信和控制。
在完成驱动程序的开发后,需要进行注册和注销。注册时,需将驱动程序添加到系统中;注销时,需从系统中移除驱动程序,确保资源的释放和系统的稳定性。
总结而言,编写PCIe驱动程序需要遵循模仿、匹配、启用、配置空间访问、注册和注销等步骤。通过理解这些关键点,并借助Linux内核源码作为模板,你将能够构建出功能完善的PCIe驱动程序。
PCIelspci用法小结
ls pci工具用于展示系统中的所有PCI总线设备或连接到该总线上的所有设备。要使用ls pci进行源码编译,把php5源码转换成php7源码需要先下载代码:
1:进入tools文件夹并创建lspci文件夹,随后切换至lspci文件夹。
cd tools/; mkdir lspci; cd lspci;
通过git命令从指定仓库克隆代码,例如:
git clone git:// git.kernel.org/pub/scm/...
完成代码下载后,进入pciutils文件夹并编译:
2:cd pciutils/;make
编译完成后的lspci工具可以进行版本检测,例如:
3: $ ./lspci --version
输出版本信息,如3..0。
更多详细信息可查阅相关教程,如马昌伟博客园的文章。
FPGA XDMA 中断模式实现 PCIE3.0 测速试验 提供工程源码和QT上位机源码
前言
PCIE(PCI Express)作为现今行业首选的高速接口标准,相较于PCI及早期总线结构,提供了专用连接,大幅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本设计采用Xilinx的XDMA方案,构建基于Xilinx系列FPGA的PCIE3.0通信平台,通过XDMA的中断模式与QT上位机通讯。上位机通过软件中断实现与FPGA的数据交互,关键在于设计了一个xdma_inter.v中断模块,该模块与驱动配合处理中断,通过AXI-LITE接口,上位机读写xdma_inter.v寄存器实现数据传输。此外,通过AXI-BRAM演示了用户空间的读写访问测试。此方案仅适用于Xilinx系列FPGA,提供完整的工程源码和QT上位机源码,简化了驱动查找与软件开发步骤,使得PCIE应用更加便捷。本文详细描述了设计过程,提供完整的工程源码和技术支持。
我已有的PCIE方案
我的主页包含基于XDMA的PCIE通信专栏,涵盖轮询模式及RIFFA实现的数据交互与测速,以及应用级别图像采集传输方案,详情请参阅专栏地址。
PCIE理论
PCIE相关理论知识,如协议细节与工作原理,可自行查阅百度、CSDN或知乎等平台。使用XDMA后,对PCIE协议的理解需求降低。
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案
总体设计思路围绕XDMA实现PCIE通信。XDMA作为高性能、可配置的SG模式DMA,适用于PCIE2.0和3.0,支持AXI4或AXI4-Stream接口,通常与DDR协同工作。设计中重点是编写xdma_inter.v中断模块,配合驱动处理中断,实现AXI-LITE接口,上位机通过访问用户空间地址读写寄存器。访客qq抓取系统源码同时,利用AXI-BRAM进行用户空间读写测试。
QT上位机及其源码
本方案使用VS + Qt 5..构建QT上位机,通过中断模式调用XDMA官方API,实现与FPGA的数据交互。提供的例程专注于读写测速功能,附带完整的QT上位机软件及源码。
vivado工程详解
开发板采用Xilinx-xcku-ffva-2-i型号,使用Vivado.2构建工程。配置PCIE3.0 X8接口,实现QT上位机的测速试验功能。综合后的代码架构展示了XDMA中断数量的设置,同时进行了FPGA资源消耗和功耗预估。
上板调试验证
开启上位机测速程序,通过QT软件进行PCIE速度测试。结果显示读写、单读、单写测试的性能表现。
福利:工程代码获取
由于代码体积过大,不便通过邮件发送,提供某度网盘链接方式获取完整工程代码。资料获取方式通过私信联系。
Linux下PCI设备驱动开发详解(六)
本章及其后续章节将深入探讨通过PCI Express总线实现CPU与FPGA之间数据通信的简单框架,并介绍Linux PCI内核态设备驱动(KMD)的实战开发。
该框架以开源界知名的RIFFA(可重用集成框架,用于FPGA加速器)为基础,这是一个针对FPGA加速器的可重用集成框架,同时也是一款第三方开源的PCIe框架。
该框架需要使用支持PCIe的工作站以及带有PCIe连接器的FPGA板卡。RIFFA支持Windows、Linux操作系统,以及altera和xilinx的FPGA,可以通过c/c++、python、matlab、java等编程语言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驱动程序可在Linux或Windows系统上运行,每个系统最多支持5个FPGA设备。
在用户端,存在独立的发送和接收端口,用户只需编写少量代码即可实现与FPGA IP内核的通信。
RIFFA使用直接存储器访问(DMA)传输和中断信号传输数据,从而在PCIe链路上实现高带宽,运行速率可达到PCIe链路的饱和点。
开源地址:github.com/KastnerRG/ri...
一、Linux下PCI驱动结构
在《Linux下PCI设备驱动开发详解(四)》中,我们了解到,通常用模块方式编写PCI设备驱动,至少需要实现以下几个部分:初始化设备模块、设备打开模块、数据读写模块、中断处理模块、设备释放模块、设备卸载模块。通常的编写方式如下:
好的,带着这个框架,我们将进入RIFFA框架的driver源代码分析。
二、初始化设备模块
我们直接给出源代码:
OK,我们已经看到了几个关键词,驱动程序、字符设备、class、文件节点。在《Linux下PCI设备驱动开发详解(三)》中,我们知道总线、设备、驱动模型:
硬件拓扑描述Linux设备模型中四个重要概念:
三、probe探测硬件设备
这个fpga_probe函数非常重要和关键:
四、写操作
基本的读写操作通过ioctl来调用对应的driver驱动的实现。我们补充一下,ioctl是设备驱动程序中设备控制接口函数,一个字符设备驱动通常会实现设备打开、关闭、读、写等功能,在一些需要细分的情境下,如果需要扩展新的功能,通常以增设ioctl()命令的方式实现。
直接给出代码:
在处理ioctl_send的时候,我们发现实现用户数据拷贝到内核态之后,调用了chnl_send_wrapcheck,将api层打包过来的参数一一传递过去。
直接给出chnl_send_wrapcheck():
这段代码主要做了一些避免错误的判断,值得一提的就是通过自旋锁避免了多线程错误的判断,其实我们可以知道riffa架构支持多线程,之后调用了chnl_send。
将数据写入指定的FPGA通道。除非配置了非零超时,否则将阻塞,直到所有数据都发送到FPGA。如果超时不为零,则该函数将阻塞,直到发送所有数据或超时毫秒过去。来自bufp指针的用户数据将被发送,最多len字(每个字==位)。通道将被告知预期数据量和偏移量。如果last==1,则FPGA通道将在发送后将此事务识别为完成。如果last==0,则FPGA通道将需要额外的事务。
成功后,返回发送的字数。出错时,返回负值。
核心思想就是,初始化sg_maps,通过bar空间告知FPGA通道号、长度、大小等信息、使用通用buffer发送数据、更新sg_mapping,最后进入到while(1)的循环函数中。
while(1)大循环,只有当处理完Tx数据完成中断或出错时函数才会返回。在每一轮执行中,首先执行内嵌的小while,在小while中首先读取对应通道上的send消息队列,若返回值为0说明成功出队,小while运行一遍后就会执行下面的代码;若返回值为1说明队列可能是空的,也就是还没有中断到来,此时调用prepare_to_wait函数将本进程添加到等待队列里,然后执行schedule_timeout休眠该进程(有阻塞时间限制),此时在用户看来表现为ioctl函数阻塞等待,但中断还能在后台运行(中断也是一个进程)。
若此时驱动接收到一个该通道的Tx中断,那么在中断回调函数里将中断信息推入消息队列后就会唤醒chnl_send所在的进程。进程唤醒后调用finish_wait函数将本进程pop出等待队列并用signal_pending查看是否因信号而被唤醒,如果是需要返回给用户并让其再次重试。如果不是被信号唤醒,则再去读一下消息队列,此时会将消息类型存入msg_type,消息存入msg中,然后退出小while。
接下来进入一个switch语句,这个switch是根据msg_type消息类型选择处理动作的,即中断处理的下半部。
若执行Tx SG读完成中断,则消息类型发送EVENT_SG_BUF_READ,数据填0,其实是没用的数据。在这里如果剩余长度大于0或者剩余溢出值大于0时就会重新执行上一段讲述的过程,即从上一次分配的结尾处再分配SG缓冲区,并发送SG链表给FPGA等等,不过一般不会发送这种情况,除非分配页时的get_user_pages函数锁定物理页出现了问题,少分了页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然后FPGA就会按SG链表一个一个SG缓存块的进行流式DMA传输,传输完毕后FPGA发送一个Tx数据读完成中断,即EVENT_TXN_DONE消息类型。这里比较好处理,调用dma_unmap_sg取消内存空间的SGDMA映射,然后释放掉页。
五、读操作
读操作和写操作类似,不再详细描述。
函数chnl_recv用于将FPGA发送的数据读到缓冲区内。
首先调用宏DEFINE_WAIT初始化等待队列项;然后把传入的参数timeout换算成毫秒,这个时间是最长阻塞时间。
剩下的就是中断处理过程,等待读完成。
六、销毁/卸载设备
释放设备模块主要是负责释放对设备的控制权,释放占用的内存和中断等,所做的事情正好和打开设备模块相反。
本文详细介绍了RIFFA框架的驱动模块,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包括内核页面、中断处理等。
一个驱动的框架主要包括:初始化设备模块、设备打开模块、数据读写模块、中断处理模块、设备释放模块、设备卸载模块。
七、未完待续
《Linux下PCI设备驱动开发详解(七)》将详细分析RIFFA的环形通信队列,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对后续的队列内容进行搬移,可以后续由入队(写入)覆盖。
八、参考资料
blog.csdn.net/mcupro/...
zhuanlan.zhihu.com/p/...
FPGA基于RIFFA实现PCIE采集ov图像传输,提供工程源码和QT上位机
FPGA利用RIFFA技术实现PCIE高速采集ov图像并传输至QT上位机,提供完整的工程源码和实战支持。1、方案概述
PCIE接口是高速数据传输的重要途径,复杂但易用的Xilinx XDMA IP使得FPGA用户可以轻松进行通信。本文则深入探讨了RIFFA设计,通过Xilinx的PCIE IP作为桥梁,连接OV摄像头和DDR3内存,实时采集图像并传输至QT上位机。此方案适合在校生和在职工程师进行图像采集项目,尤其适用于医疗和军工等领域的数字成像应用。2、核心设计
设计思路采用ov摄像头作为输入,配置为x分辨率。图像采集模块采用简单架构,而图像缓存采用基于AXI4-FULL的方案,考虑到PCIE传输的延迟,实现2帧缓存。RIFFA-PCIEX2架构经过修改,以适应图像传输需求,包括新增的FIFO接口和PCIE发送数据模块,通过状态机确保数据完整传输。3、实战应用
使用Vivado .1环境,针对xc7atfgg-2开发板,实现ov图像采集,输出至PCIEX2接口,并通过QT上位机显示传输速率。代码详尽,工程实例可供直接移植和验证。4、获取资源
工程源码作为福利提供,由于文件较大,以百度网盘链接方式分享,详情请查看网盘资料。FPGA GTH aurora 8b/b编解码 PCIE 视频传输,提供2套工程源码加QT上位机源码和技术支持
FPGA GTH aurora 8b/b编解码 PCIE 视频传输,提供2套工程源码加QT上位机源码和技术支持
前言: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Xilinx Virtex7 FPGA的GTH资源进行视频传输的设计方案。提供2套vivado工程源码,适用于不同需求的视频传输场景,包括使用笔记本电脑模拟的HDMI视频输入或内部生成的动态彩条视频输入。工程包括视频数据的编解码、对齐处理、图像缓存、以及与QT上位机的通信。
方案描述:设计使用GTH IP核,通过verilog编写视频数据的编解码模块和数据对齐模块,实现通过开发板上的SFP光口进行数据的高速收发。FPGA接收到的数据通过FDMA写入DDR3缓存,再通过XDMA经PCIE2.0总线发送至电脑主机。QT上位机接收并显示图像。
工程特点:提供2套工程源码,区别在于使用单个SFP光口或两个SFP光口进行数据传输。支持两种视频源输入方式,适用于不同场景需求。工程经过综合编译,适用于在校学生、研究生项目开发及在职工程师学习。提供完整的工程源码和技术支持。
技术亮点:详细解析了GTH 8b/b编解码机制、PCIE接口设计、图像缓存及QT上位机通信等关键环节。提供资料获取方式,包括完整工程源码和技术支持。
免责条款:工程源码和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资源,包括但不限于CSDN、Xilinx官网等,如有任何侵犯版权行为,请私信博主批评指正。工程仅限个人学习研究使用,禁止用于商业目的。使用时请谨慎考虑法律问题。
已有解决方案:主页设有FPGA GT高速接口专栏,涵盖不同FPGA系列的视频传输实例,包括基于GTP、GTX、GTH、GTY等资源的PCIE传输案例。
GTH解读:提供《ug_7Series_Transceivers》文档解读,介绍GTH资源的基本结构、内部逻辑、参考时钟配置、发送和接收处理流程等关键信息。
IP核调用与使用:介绍了GTH IP核的实例化接口、配置参数选择,以及如何简化IP核调用与修改流程。提供共享逻辑示例,便于用户快速集成到自定义工程中。
设计思路与框架:描述了视频传输工程的设计思路,包括视频源选择、silicon解码配置、动态彩条生成、视频数据组包、解包与对齐处理等关键步骤。提供使用不同SFP光口数量的框图示例。
视频传输流程:详细说明了从视频源输入到最终显示图像的完整流程,包括数据编码、传输、缓存、解码与显示等步骤。提供工程源码结构、关键技术点实现代码以及性能预估。
移植说明:针对不同FPGA型号与vivado版本的兼容性问题,提供了详细的移植指南与注意事项,包括IP升级、FPGA型号更改等步骤。
上板调试:展示了光纤连接的正确接法,并提供静态与动态演示视频,以验证光纤连接下的视频传输效果。
工程代码获取:提供工程代码获取方式,通过私信或某度网盘链接发送完整工程源码及技术支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