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提倡有节制游戏,合理安排游戏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zircon 源码 不在】【抓取淘宝订单源码】【开发支付接口源码】raft算法源码_raft算法代码

2025-01-24 11:44:17 来源:焦点 分类:焦点

1.raft理解
2.Raft共识算法
3.Raft 算法原理及其在 CMQ 中的算法算法应用(上)
4.Raft算法图文解析
5.20230406光流算法RAFT光流算法使用
6.Raft算法笔记——投票选主机制

raft算法源码_raft算法代码

raft理解

       è¿™æ˜¯ä¸€ç¯‡å­¦ä¹ raft论文的总结,主要是对看论文过程中难以理解的几个问题的记录。系统性的讲解还是得看raft论文,论文原文是最好的材料。

        引用论文中的第一句话--“Raft 是一种为了管理复制日志的一致性算法”。从两个角度来理解raft算法,第一部分是raft的基本规则,第二部分是raft的异常情况处理。下面放一张raft论文中的经典图来了解一下raft是怎么在一个系统中工作的。下图中一致性模块Consensus Module执行的就是raft算法,它保证拷贝到所有server上的每一条日志是一致的。State Machine状态机对应我们的业务逻辑,日志作为状态机的输入,输入一致就能保证输出是一致的。

       åŸºæœ¬è§„则

        raft的工作模式是一个Leader和多个Follower模式,即我们通常说的领导者-追随者模式。这种模式下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Leader的选举问题。其次是如何把日志从Leader复制到所有Follower上去。这里先不关心安全和可靠性,只理解raft运行起来基本规则。raft中的server有三种状态,除了已经提到的Leader和Follower状态外,还有Candidate状态,即竞选者状态。下面是这三种状态的转化过程。

       1、Leader的选举过程

        raft初始状态时所有server都处于Follower状态,并且随机睡眠一段时间,这个时间在0~ms之间。最先醒来的server A进入Candidate状态,Candidate状态的server A有权利发起投票,向其它所有server发出requst_vote请求,请求其它server给它投票成为Leader。当其它server收到request_vote请求后,将自己仅有的一票投给server A,同时继续保持Follower状态并重置选举计时器。当server A收到大多数(超过一半以上)server的投票后,就进入Leader状态,成为系统中仅有的Leader。raft系统中只有Leader才有权利接收并处理client请求,并向其它server发出添加日志请求来提交日志。

        2、日志复制过程

        Leader选举出来后,就可以开始处理客户端请求。Leader收到客户端请求后,将请求内容作为一条log日志添加到自己的log记录中,并向其它server发送append_entries(添加日志)请求。其它server收到append_entries请求后,判断该append请求满足接收条件(接收条件在后面安全保证问题3给出),如果满足条件就将其添加到本地的log中,并给Leader发送添加成功的response。Leader在收到大多数server添加成功的response后,就将该条log正式提交。提交后的log日志就意味着已经被raft系统接受,并能应用到状态机中了。

        Leader具有绝对的日志复制权力,其它server上存在日志不全或者与Leader日志不一致的情况时,一切都以Leader上的日志为主,最终所有server上的日志都会复制成与Leader一致的状态。

        以上就是raft允许的基本规则,如果不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那么只要上面两个过程就能使raft运行起来了。但是现实的系统不可能这么一帆风顺,总是有很多异常情况需要考虑。raft的复杂性就来源于对这些异常情况的考虑,下面一小节就以问答的方式来总结raft是怎么保证安全性的。

        安全性保证

        1、Leader选举过程中,如果有两个serverA和B同时醒来并发出request_vote请求怎么办?

        由于在一次选举过程中,一个server最多只能投一票,这就保证了serverA和B不可能同时得到大多数(一半以上)的投票。如果A或者B中其一幸运地得到了大多数投票,就能顺利地成为Leader,raft系统正常运行下去。但是A和B可能刚好都得到一半的投票,两者都成为不了Leader。这时A和B继续保持Candidate状态,并且随机睡眠一段时间,等待进入到下一个选举周期。由于所有server都是随机选择睡眠时间,所以连续出现多个server竞选的概率很低。

        2、Leader挂了后,如何选举出新的Leader?

        Leader正常运作时,会周期性地发出append_entries请求。这个周期性的append_entries除了可以更新其它Follower的log信息,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起到心跳作用。Follower收到append_entries后,就知道Leader还活着。如果Follower经过一个预定的时间(一般设为ms左右)都没有收到Leader的心跳,就认为Leader挂了。于是转入Candidate状态,开始发起投票竞选新的Leader。每个新的Leader产生后就是一个新的任期,每个任期都对应一个唯一的任期号term。这个term是单调递增的,用来唯一标识一个Leader的任期。投票开始时,Candidate将自己的term加1,并在request_vote中带上term;Follower只会接受任期号term比自己大的request_vote请求,并为之投票。这条规则保证了只有最新的Candidate才有可能成为Leader。

        3、Follower在收到一条append_entries添加日志请求后,是否立即保存并将其应用到状态机中去?如果不是立即应用,那么由什么来决定该条日志生效的时间?

        Follower在收到一条append_entries后,首先会检查这条append_entries的来源信息是否与本地保存的leader信息符合,包括leaderId和任期号term。检查合法后就将日志保存到本地log中,并给Leader回复添加log成功,但是不会立即将其应用到本地状态机。Leader收到大部分Follower添加log成功的回复后,就正式将这条日志commit提交。Leader在随后发出的心跳append_entires中会带上已经提交日志索引。Follower收到Leader发出的心跳append_entries后,就可以确认刚才的log已经被commit(提交)了,这个时候Follower才会把日志应用到本地状态机。下表即是append_entries请求的内容,其中leaderCommit即是Leader已经确认提交的最大日志索引。Follower在收到Leader发出的append_entries后即可以通过leaderCommit字段决定哪些日志可以应用到状态机。

        4、假设有一个server A宕机了很长一段时间,它的日志已经落后很多。如果A重新上线,而且此时现有Leader挂掉,server A刚好竞选成为了Leader。按照日志都是由Leader复制给其它server的原则,server A会把其它Follower已经提交的日志给抹掉,而这违反了raft状态机安全特性,raft怎么解决这种异常情况?

        所谓的状态机安全特性即是“如果一个领导人已经在给定的索引值位置的日志条目应用到状态机中,那么其他任何的服务器在这个索引位置不会提交一个不同的日志”。如果server在竞选Leader的过程中不加任何限制的话,携带旧日志的server也有可能竞选成为Leader,就必然存在覆盖之前Leader已经提交的日志可能性,从而违反状态机安全特性。raft的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只有具有最新日志的server的才有资格去竞选当上Leader,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任何server都还是有资格去发起request_vote请求去拉取投票的,request_vote中会带上server的日志信息,这些信息标明了server日志的新旧程度,如下表所示。

        其它server收到request_vote后,判断如果lastLogTerm比自己的term大,那么就可以给它投票;lastLogTerm比自己的term小,就不给它投票。如果相等的话就比较lastLogIndex,lastLogIndex大的话日志就比较新,就给它投票。下图是raft日志格式,每条日志中不仅保存了日志内容,还保存了发送这条日志的Leader的任期号term。为什么要在日志里保存任期号term,由于任期号是全局单调递增且唯一的,所以根据任期号可以判断一条日志的新旧程度,为选举出具有最新日志的Leader提供依据。

        5、存在如下图一种异常情况,server S5在时序(d)中覆盖了server S1在时序(c)中提交的index为2的日志,方框中的数字是日志的term。这违反了状态机的安全特性--“如果一个领导人已经在给定的索引值位置的日志条目应用到状态机中,那么其他任何的服务器在这个索引位置不会提交一个不同的日志”,raft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S1在时序(c) 的任期4内提交了一个之前任期2的log,这样S1提交的日志中最大的term仅仅是2,那么一些日志比较旧的server,比如S5(它最日志的term为 3),就有机会成为leader,并覆盖S1提交的日志。解决办法就是S1在时序(c)的任期term4提交term2的旧日志时,旧日志必须附带在当前term 4的日志下一起提交。这样就把S1日志的最大term提高到了4,让那些日志比较旧的S5没有机会竞选成为Leader,也就不会用旧的日志覆盖已经提交的日志了。

        简单点说,Leader如果要提交之前term的旧日志,那么必须要提交一条当前term的日志。提交一条当前term的日志相当于为那些旧的日志加了一把安全锁,让那些日志比较旧的server失去得到Leader的机会,从而不会修改那些之前term的旧日志。

        怎么具体实现旧日志必须附带在当前term的日志下一起提交呢?在问题3中有给出append_entries请求中的字段,其中有两个字段preLogIndex和preLogTerm的作用没有提到,这两个字段就是为了保证Leader和Followers的历史日志完全一致而存在的。当Leader在提交一条新日志的时候,会带上新日志前一条日志的index和term,即preLogIndex和preLogTerm。Follower收到append_entries后,会检查preLogIndex和preLogTerm是否和自己当前最新那条日志的index和term对得上,如果对不上就会给Leader返回自己当前日志的index和term。Leader收到后就将Follower返回的index对应的日志以及对应的preLogIndex和preLogTerm发送给Follower。这个过程一直重复,直到Leader和Follower找到了第一个index和term能对得上的日志,然后Leader从这条日志开始拷贝给Follower。回答段首的问题,Leader在提交一条最新的日志时,Follow会检验之前的日志是否与Leader保持了一致,如果不一致会一直同步到与Leader一致后才添加最新的日志,这个机制就保证了Leader在提交最新日志时,也提交了之前旧的日志。

        6、向raft系统中添加新机器时,由于配置信息不可能在各个系统上同时达到同步状态,总会有某些server先得到新机器的信息,有些server后得到新机器的信息。比如下图raft系统中新增加了server4和server5这两台机器。只有server3率先感知到了这两台机器的添加。这个时候如果进行选举,就有可能出现两个Leader选举成功。因为server3认为有3台server给它投了票,它就是Leader,而server1认为只要有2台server给它投票就是Leader了。raft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raft系统中有一部分机器使用了旧的配置,如server1和server2,有一部分使用新的配置,如server3。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添加一个中间配置(Cold, Cnew),这个中间配置的内容是旧的配置表Cold和新的配置Cnew。还是拿上图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时候server3收到添加机器的消息后,不是直接使用新的配置Cnew,而是使用(Cold, Cnew)来做决策。比如说server3在竞选Leader的时候,不仅需要得到Cold中的大部分投票,还要得到Cnew中的大部分投票才能成为Leader。这样就保证了server1和server2在使用Cold配置的情况下,还是只可能产生一个Leader。当所有server都获得了添加机器的消息后,再统一切换到Cnew。raft实现中,将Cold,(Cold,Cnew)以及Cnew都当成一条普通的日志。配置更改信息发送Leader后,由Leader先添加一条 (Cold, Cnew)日志,并同步给其它Follower。当这条日志(Cold, Cnew)提交后,再添加一条Cnew日志同步给其它Follower,通过Cnew日志将所有Follower的配置切换到最新。

        有的raft实现采用了一种更加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解决成员变化的问题。这个办法就是每次只更新一台机器的配置变化,收到配置变化的机器立马采用新的配置。这样的做法为什么能确保安全性呢?下面举例说明。比如说系统中原来有5台机器A,B,C,D,E,现在新加了一台机器F,A,B,C三台机器没有感知到F的加入,只有D,E两台机器感知到了F的加入。现在就有了两个旧机器集合X{A, B, C, D, E}和新机器集合Y{F}。假设A和D同时进入Candidate状态去竞选Leader,其中D要想竞选成功,必须得有一半以上机器投票,即6/2+1=4台机器,就算Y集合中的F机器给D投了票,还得至少在集合X中得到3票;而A要想竞选成功,也必须得到5/2+1 = 3张票,由于A只知道集合X的存在,所以也必须从集合X中获得至少3票。而A和D不可能同时从集合X同时获得3票,所以A和D不可能同时竞选成为Leader,从而保证了安全性。可以使用更加形式化的数学公式来证明一次添加一台机器配置不会导致产生两个Leader,证明过程就暂时省略了。

        raft论文中文翻译: /blob/master/raft-zh_cn.md

        raft论文英文原址: /willemt/raft

        raft成员变更过程分析: /zhang_shuai_/article/details/

Raft共识算法

       Raft共识算法是分布式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共识算法,其设计目标是源码提供一个易于理解、实用且安全可用的代码解决方案。Raft的算法算法核心原理在于选举机制和日志复制。选举过程中,源码节点在特定时间周期内会选举出一个leader,代码zircon 源码 不在负责处理客户端请求并同步日志到集群中的算法算法其他节点。在选举阶段,源码节点会向其他节点发起投票请求,代码收到超过半数节点支持的算法算法候选节点将当选为leader。leader负责处理所有客户端请求,源码并通过心跳消息确保集群内节点的代码状态一致性。如果leader出现故障,算法算法集群将重新选举出新的源码leader。

       在日志复制阶段,代码leader会将处理的请求序列化为日志条目,然后通过leader-to-follower的复制机制将日志条目复制到集群中的其他节点。这个过程确保了即使在部分节点故障的情况下,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在复制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规则:只有在大多数节点都已经复制了日志条目后,该条目才会被提交到集群的状态机中。这确保了即使在日志条目复制过程中出现节点故障,提交的命令序列仍然能够保持一致。

       为了保证选举和日志复制的正确性,Raft算法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和规则来防止和处理各种异常情况。比如在选举过程中,为了避免选举冲突,选举超时时间被设计为随机值。同时,为了防止旧的leader状态被覆盖,Raft算法在日志复制时会保留每个日志条目的任期号,这有助于在选举过程中选择最新的leader。在日志复制过程中,如果出现节点状态不一致的情况,Raft算法会通过重新复制日志条目来解决不一致的问题。当leader挂掉时,集群会重新选举新的leader,新leader只处理当前任期的日志条目,而不会影响到之前已经提交的命令。

       对于成员变更问题,Raft算法通过逐步添加新节点来避免同时存在两个leader的情况。当需要添加新节点时,抓取淘宝订单源码算法会先更新集群配置,然后通过重新选举来确保正确的leader状态。在成员变更过程中,Raft算法通过日志条目来记录集群配置的变更,这使得在日志中包含了对集群状态的更改。

       为了处理无限增长的日志条目和有限存储空间之间的矛盾,Raft算法采用了日志压缩技术,通过快照的方式保留集群的状态,从而释放空间并减少存储需求。此外,为了保证客户端与集群的交互,Raft算法设计了客户端协议,允许客户端直接与leader节点通信或通过中间节点转发请求。客户端协议还包含了重试机制,确保了在leader故障时,客户端能够继续尝试发送请求,并通过唯一ID来防止重复执行同一命令。

       总之,Raft共识算法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和机制,提供了一个高效、鲁棒且易于理解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分布式系统中需要达成共识的场景。通过深入理解Raft算法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可以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实际系统中,解决分布式系统中的各种挑战。

Raft 算法原理及其在 CMQ 中的应用(上)

       Raft算法是分布式一致性算法中的一种,其设计易于理解与工程化应用,相较于paxos,其优势在于简化了复杂度,更便于开发者实现与优化。本文重点介绍了Raft算法的原理、在工程化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以及为了提高性能而采取的措施,并以腾讯云中间件团队的自研高可靠消息中间件CMQ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将Raft算法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在分布式系统领域,Raft算法因其在保证CP条件下的高可用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分布式系统需要在扩展性、可用性和分区容忍性之间做出权衡,而Raft算法在满足CP条件的同时,通过允许大多数节点正常互联,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支付接口源码可用性。

       基于Raft算法构建的消息中间件CMQ,旨在解决金融支付类业务对数据强一致性和高可靠性的要求。在对比了主流消息中间件如RabbitMQ、Kafka、RocketMQ和SQS后,发现它们在处理这类场景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MQ通过采用Raft算法,设计了强一致性和高可靠性的消息传递机制,有效弥补了传统中间件的不足。

       Raft算法的核心原理包括选举和日志同步两个阶段。选举阶段的目标是选举出一个Leader节点,该节点负责接收客户端请求并同步到其他节点。在选举过程中,节点通过轮询或收到请求来触发选举,一旦Leader节点失效,系统会迅速通过选举机制选出新的Leader。日志同步阶段,Leader节点将接收到的请求封装为Entry,并通过AppendEntry RPC将这些Entry同步到其他节点的日志中。通过这种方式,确保了所有节点的日志数据的一致性。

       为了提高Raft算法的性能,文中提到在实现过程中对选举超时值进行了随机化设置,以减少选举冲突的概率。同时,为了确保数据不丢失,每次日志写入都需要进行磁盘刷写操作。此外,文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处理日志冲突、异常场景下的系统恢复以及集群管理,包括节点添加、删除和故障恢复等。

       在应用Raft算法构建的CMQ中,业务模块通过State Machine与Raft算法交互,实现对日志的读取和应用。客户端请求首先发送给Leader节点,然后被转化为Entry同步到其他节点,一旦大多数节点写入成功,会更新CommitIndex。各节点的State Machine会根据ApplyIndex顺序读取并应用Entry中的业务数据,完成消息的处理。

       为了应对节点重启时的猎庄金牛源码快照管理问题,文中提出了定期创建快照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在节点重启时快速恢复状态,而无需从头开始应用所有日志,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恢复效率。

       最后,文中总结了Raft算法在分布式系统中的优点,包括强一致性和高可用性,并提供了一些文章供读者进一步学习。通过深入理解Raft算法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开发者可以更好地构建和优化分布式系统,以满足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需求。

Raft算法图文解析

       深入探索 Raft 算法:分布式一致性守护神

       在分布式系统中,Raft算法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服务器集群的稳定性和数据一致性。它巧妙地运用领导者、跟随者和候选者的角色,以确保在主服务器故障时能够无缝切换,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以下,让我们一起剖析 Raft 的核心原理和关键步骤。

领导者的诞生与协作

        - Raft 的基础是三个核心角色:领导者、跟随者和候选者。领导者负责接收、处理和同步命令,通过大多数服务器的共识来确保命令的正确执行。当系统中出现故障时,会通过任期选举机制,选出新的领导者,确保任期内只有一个决策中心。

日志管理的智慧

        - 日志是 Raft 的核心载体,命令在这里被安全地记录下来。领导者与跟随者通过一致的日志保持同步,即使在故障恢复后,也能确保数据的一致性。通过严格的任期号和索引检查,系统可以判断日志的完整性,防止潜在的混乱。

特殊情况的处理

        - 当多个任期同时出现时,如服务器A和B同时升级,系统会巧妙地通过任期号规则,确保一个任期内只有一个领导者。遇到网络问题,html表格练习源码如日志不一致,Raft 会利用任期号和索引进行校验和调整,以维护系统的稳定。

一致性保障的细节

        - 当原领导者故障,新领导者需要通过同步日志来重新建立联系。通过设置特定的matchIndex和nextIndex,系统能够监控跟随者的同步状态,避免已提交命令被覆盖。此外,跟随者只在接收到新日志时投票,进一步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流程详解

       候选人公布新的任期信息,跟随者根据这些信息更新自己的状态并投票。

       领导者高效处理请求,将命令日志同步给跟随者,同时附带必要的先前状态信息。

       面对日志增长,领导者会创建快照,压缩数据,为后续的同步提供便捷。

       跟随者在接收到快照后,会根据快照设置新的状态,恢复到最新的同步点。

       通过定期的心跳机制,领导者维持与跟随者的连接,避免不必要的选举,确保数据同步的实时性。

       总结

        Raft 算法的每一步都精心设计,从选举机制到日志管理,再到快照压缩,共同编织出一张守护数据一致性与系统稳定性的坚固网。通过这些巧妙的机制,Raft 成为分布式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守护者,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系统的可靠性。

光流算法RAFT光流算法使用

       RAFT算法主要由三个核心部分构成:特征编码器、特征相关性层与更新操作器。特征编码器负责提取图像特征,类同于Context Encoder,针对第一张输入图像进行操作,以捕获图像信息。特征相关性层通过进行图像特征向量的内积操作实现,同时结合多尺度操作,生成多尺度的correlation volume,以提升算法性能。更新操作器通过迭代优化多尺度的correlation volume,得到预测光流。

       在实际应用中,RAFT光流算法展现出卓越的性能。通过精心编写的代码,该算法能够准确捕捉图像间的动态变化,提供精确的光流估计。具体效果可直观体现在以下实例中:应用RAFT算法处理的图像序列,清晰地展示了物体运动轨迹,各帧间的光流场信息被准确重建,展现了算法在视觉运动分析领域的强大能力。

Raft算法笔记——投票选主机制

       Raft算法是分布式场景中实现数据一致性的一种常见共识算法。本文将以在tinykv项目中实现Raft算法为例,介绍其核心概念和工作流程。

       在Raft中,节点之间通过三种角色/状态(state)和两种timeout机制协作。其中,选举超时(election timeout)和心跳超时(heartbeat timeout)分别用于选举过程和心跳通信。在选举超时后,未收到心跳包的节点会转变为候选人(candidate),随后发起选举,试图成为新的领导者(leader)。而领导者需要在心跳超时后定期发送心跳包,以保持其状态,让其他节点确认其领导地位。如果在选举超时内未接收到心跳包,则非领导者节点会转变为候选人,开启选举流程。

       为了防止选举过程中的重复和不公平,选举超时时间会随机化。当两个或多个候选人同时进行选举时,只有得到超过半数节点票数的候选人能当选为领导者。若票数相同,候选人会重新开始选举,避免循环选举的发生。通过随机化选举超时时间,确保候选人几乎不会在下一轮选举中获得相同的票数。

       Raft算法中的两个关键消息是MsgAppend和Heartbeat。这两个消息都由领导者发送给跟随者(follower),用于维护节点间的一致性和确保领导者地位。在特定条件下,MsgAppend消息会被发送,用于向跟随者的日志中追加数据,而Heartbeat消息则是领导者定期发送的,用于维护其与跟随者之间的通信,防止其被选举为新的领导者。

       在Raft中,领导者任期(Term)是递增的,这意味着新上任的领导者会获得更高的任期编号。节点在改变任期时,应该在成为候选人时进行,而不是在成为领导者后。此外,当接收到比自身任期更高的请求时,节点应转换为跟随者状态,并接受高任期请求,以确保算法的强一致性。

       Raft算法中的tick和step机制则用于时间管理和状态机请求的处理。tick机制用于更新心跳和选举时间,而step机制则用于处理上层状态机的请求。对于某些请求,如MsgPropose、MsgHug和MsgBeat等,它们并不关心底层Raft节点的实现细节,也不会关注当前节点的任期,因此需要特殊的处理逻辑。

       Raft算法中的MsgRequestVote和MsgRequestVoteResponse消息用于候选人在选举过程中向其他节点请求投票。当候选人收到投票请求时,需要检查投票请求的任期是否高于自身任期。如果请求的任期等于自身任期,且自身不是跟随者,则应拒绝投票。如果请求的任期高于自身,并且自身是候选人,应投票给请求者,并将选举超时时间重置。在收到响应后,候选人会检查其获得的投票总数是否超过半数,从而决定是否成为领导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只有唯一节点的情况下,Raft算法通常没有实际意义,但tinykv在实现时考虑了这种情况,并在成为候选人时向自身投票,以确保在唯一节点场景下能顺利选举出领导者。

       总之,Raft算法通过其高效且简单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分布式一致性解决方案。在实现时,需要考虑各种边界情况和异常处理,以确保算法的稳定性和效率。

万字长文解析raft算法原理

       万字详析raft算法原理: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探索

       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我们将深入探讨分布式一致性算法raft的奥秘,分为理论阐述和实践应用两部分。首先,我们进入第一篇章,深入了解raft协议的核心概念和工作原理。

       1. 分布式挑战与共识解决

       在扩展系统时,纵向增长受限,横向扩展通过增加节点实现负载均衡,但网络环境对集群规模的影响不容忽视。分布式系统的优势在于数据备份和负载均衡,但一致性保证和秩序维护是关键挑战。CAP理论揭示了系统在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之间常常需要取舍。

       2. 理解CAP理论

       C代表数据正确性,追求像单机一样确保原子性;A强调服务可用性,快速响应;P是分区容错,是分布式系统的核心考量。在CP与AP之间,raft协议寻求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服务的可用性。

       3. 一致性难题与解决方案

       即时一致性要求快速响应,但C问题的挑战在于确保数据在更新后的立即一致性。raft通过一主多从模式,主节点负责事务处理,保证写入的顺序性,从而提升系统的即时一致性。

       4. raft协议的核心机制

       raft协议的核心是leader、follower和candidate的角色以及预写日志、状态机等。多数派原则是关键,通过分散决策降低对单点的依赖,确保在多数节点存活时的可用性和一致性。

       5. 协议运作细节

       一主多从:leader发起事务,follower参与决策,形成多数决定。

       读写分离:简化操作,可能导致数据一致性风险,需通过日志同步和两阶段提交策略来解决。

       6. 选举与状态同步

       raft通过心跳和心跳超时机制进行选举,leader负责事务的提交和同步,保证数据最终一致性。同时,处理如 leader 滞后或 follower 落后等情况,以维持系统的稳定。

       7. 实际应用中的挑战

       网络分区、心跳问题和配置变更时的同步策略,都需要精心设计,如通过提前试探机制避免无意义选举,确保数据一致性。

       8. etcd实践

       我们将结合etcd源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展示raft算法在现代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状态机同步、写请求处理等。

       9. 后续更新与资源

       关注公众号“小徐先生的编程世界”,获取更多原创编程技术内容,特别是关于Go语言的raft工程化案例。

一文彻底搞懂Raft算法,看这篇就够了!!!

       分布式系统中,维护数据一致性是关键。Raft算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深入分析了Raft算法的各个方面,旨在帮助理解其工作原理与实现。

       分布式一致性确保了多节点间数据的协调与统一,尤其在高并发环境下的数据读写尤为关键。Raft算法通过角色管理、日志复制与安全机制,实现了这一目标。

       算法以多台服务器组成的集群为基础,通过Leader选举、日志同步与安全性保障确保数据一致性。正常工作流程中,Leader接收客户端请求,记录日志,并同步给Follower,最终提交日志。这一过程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并能稳定服务,即使部分节点故障。

       Raft算法将问题分解为选举、同步与安全三个子问题。通过任期管理、投票规则与日志压缩,保证了算法的高效与可靠性。安全性保障确保了Leader的唯一性与日志提交的一致性。

       在Leader选举中,节点通过请求投票确定新的Leader。Leader选举机制保证了集群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日志同步工作流程则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确保所有节点在任期结束前拥有相同的数据。安全性保障包括多数投票规则与提交规则,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实际处理逻辑中,Leader通过AppendEntries RPC向Follower同步日志,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扩展如日志压缩与集群成员变更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灵活性与稳定性。

       总结,Raft算法通过细致的角色管理、高效的数据同步与强大的安全性保障,实现了一种高度可靠与灵活的分布式一致性解决方案。通过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开发人员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一算法于实际分布式系统中,确保数据一致性与系统稳定性。

相关推荐
一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