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Linux标准的码包文件系统(Ext2/Ext3/Ext4)
2.buildroot使用笔记-01 | 常规使用步骤
3.Linux软件包常见的几种下载、安装方法
4.samba和NFS的码包区别是什么
5.openfilerOpenfiler初始配置以及iSCSI和NAS设置
6.运维工程师课程大纲
浅析Linux标准的文件系统(Ext2/Ext3/Ext4)
全称Linux extended file system, extfs,即Linux扩展文件系统,码包Ext2就代表第二代文件扩展系统,码包Ext3/Ext4以此类推,码包它们都是码包填黄金坑源码Ext2的升级版。Ext2被称为索引式文件系统,码包而Ext3/Ext4被称为日志式文件系统。码包Linux支持多种文件系统,码包包括网络文件系统(NFS)、码包Windows的码包Fat文件系统等。
查看Linux支持的码包文件系统:执行命令`ls -l /lib/modules/$(uname -r)/kernel/fs`或`cat /proc/filesystems`。
内核资料和学习资源:提供Linux内核技术交流群链接,码包整理了一些个人觉得较好的码包学习书籍、视频资料。码包进群私聊管理领取内核资料包(含视频教程、电子书、实战项目及代码)。还提供了免费加入学习的通道,包括Linux/c/c++/内核源码/音视频/DPDK/Golang云原生/QT。
核心设计数据存放区:这些元素相对稳定,磁盘格式化后,就固定下来了。inode的大小和数量都已固定,大小均为Bytes(新的Ext4和xfs为Bytes)。读取文件时,先读取inode里面记录的文件属性和权限,匹配正确后,才会读取文件内容(block)。在Linux系统中,实际使用inode来识别文件,厦门孕妇溯源码燕窝排名而不是文件名。
查看文件或者文件系统的状态:查看系统各个文件系统的inode使用情况。
中介数据(metadata):这些元素是为了维持文件系统状态而设计出来的,当新增、编辑、删除文档时,都需要变更这些状态信息。整个文件系统的基本信息全部记录在superblock,它的大小一般为Bytes,如果它死掉,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补救哦!!!除了第一个block group含有superblock外,后续block group都可能会含有备份的superblock,目的就是为了避免superblock单点无法救援的问题。
inode的作用:当用户搜索或者访问一个文件时,UNIX 系统通过 inode 表查找正确的 inode 编号。在找到 inode 编号之后,相关的命令才可以访问该 inode,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更改。例如使用vi来编辑一个文件,通过 inode 表找到 inode 编号之后,才允许打开该 inode。在 vi 的编辑会话期间,更改了该 inode 中的某些属性,当您完成操作并键入 :wq 时,将关闭并释放该 inode 。通过这种方式,如果两个用户试图对同一个文件进行编辑,旅游区块链搭建源码inode 已经在第一个编辑会话期间分配给了另一个用户 ID (UID),因此第二个编辑任务就必须等待,直到该 inode 释放为止。
block的重要性:block是文件数据存储的原子单位,且每一个 block 只能存储一个文件的数据。当格式化一个文件系统时,如果选择不当,就会造成大量的磁盘空间浪费。例如,如果文件系统选择的 block 为4k,存储个小文件,每个bytes,请问此时浪费了多少磁盘空间容量?答案是,每个文件浪费的磁盘容量 = - = bytes,个文件浪费的磁盘容量 = * ~=M,实际文件容量 = * ~=4.7M,浪费率高达%。
inode和block与文件大小的关系:数据实际存储在 block,为了能够快速地读取文件,每个文件都对应一个 inode 索引文件,记录所有的 block 编号。inode的大小只有bytes或bytes (ext4),如果一个文件太大,block 数量很有可能会超过 inode 可记录的数量。inode 记录 block 号码的区域被设计为 个直接、一个间接、一个双间接、一个三间接记录区。
计算单文件最大容量:每个 block 号码为数字,需要占据 4bytes。通达信线段指标源码
查看磁盘和文档的容量:1. 查看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容量。2. 查看目录和文件容量。查看目录 geekbuying 下所有目录的容量。统计当前目录容量。
总结:Ext 家族是 Linux 支持度最广、最完整的文件系统,当我们格式化磁盘后,就已经为我们规划好了所有的 inode/block/metadate 等数据,这样系统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再进行动态的配置。不过这也是它最显著的缺点,磁盘容量越大,格式化越慢。CentOS7.x 已经选用 xfs 作为默认文件系统,xfs 是一种适合大容量磁盘和处理巨型文件的文件系统。
buildroot使用笔记- | 常规使用步骤
本文详细描述了使用buildroot构建根文件系统的步骤,以恩智浦的imx6ull处理器为运行平台进行说明。以下是使用buildroot构建根文件系统的步骤:
第一步:获取buildroot
从buildroot.org中下载所需的版本(本文使用的是buildroot-..6.tar.xz版本),然后在Ubuntu.下解压缩软件包。解压后,将看到一个简单的目录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文件是makefile和Config.in文件。Config.in是一个makefile配置输入文件,由makefile读取解析。还有一个描述buildroot使用方法的README文件。
第二步:配置buildroot
在buildroot目录下打开终端,输入make menuconfig启动图形配置界面。界面中提供了个配置选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特定的怎么查看源码当前的tag芯片厂家硬件平台,配置buildroot以构建特定芯片的嵌入式linux软件环境。可以使用配置文件和makefile完成整个构建过程。
第三步:记录配置过程
本文基于恩智浦的imx6ull平台,使用buildroot构建根文件系统。在配置过程中,需要选择Target options、Build options、Toolchain选项、System configuration、Kernel配置、Target packages、Filesystem images、Bootloaders配置、Host utilities配置、和Legacy config options配置。保存配置后,使用sudo make -j进行编译构建。
第四步:解决编译构建过程中的问题
在编译构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错误,例如"Incorrect selection of kernel headers"。这是由于交叉编译器路径下有一个内核版本代码导致的。可以修改version.h中的LINUX_VERSION_CODE宏定义值以解决此问题。
第五步:编译构建后结果
编译构建完成后,软件包源码将存放在output/build目录中。生成的目标结果将存储在output/images目录下。需要将rootfs.tar解压缩,然后可以使用nfs/tftp挂载根文件系统进行测试。测试时,如果命令行前面显示“#”,可以修改/etc/profile文件中的PS1变量来解决。
第六步:总结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完成buildroot针对imx6ull处理器的根文件系统构建过程。构建的根文件系统功能完善,配置文件完整,适合复杂嵌入式linux系统的构建和开发。整个构建过程大约需要5-6分钟,相比于busybox构建的根文件系统,buildroot构建出的根文件系统功能更丰富,更易于使用。
Linux软件包常见的几种下载、安装方法
在Linux系统中,软件包的下载与安装是系统管理中常见的任务。主要有在线源下载和安装、离线下载和安装、以及利用本地、本地yum源和 File System)的文件共享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而NFS协议使用简单远程过程调用(RPC)协议,更加轻量级,更适合大型网络环境,其性能通常优于Samba。
综上所述,Samba和NFS各有千秋,选择哪种协议取决于具体的网络环境和需求。如果需要实现Windows与非Windows系统之间的文件共享,Samba是一个理想的选择。而如果目标是UNIX和Linux系统间的文件共享,NFS则更为合适。
openfilerOpenfiler初始配置以及iSCSI和NAS设置
Openfiler的初始配置和iSCSI及NAS设置在控制台主要通过命令行界面进行,同时也提供了Web管理界面。首先,在实验环境主机上创建新的虚拟网卡,连接到VMnet2,IP地址设为.0.2.2。通过浏览器访问https://.0.2.1:/,使用默认内置账户openfiler(初始密码为password)登录Web管理界面。首次登录后,应修改密码以增强安全性。 登录后,系统状态页面显示服务器资源和硬件信息,首要任务是修改管理员密码。在"Accounts"选项卡中,点击AdminPassword,输入原密码和新密码后提交。接下来,进行初始配置,包括设置网络访问地址,将ESX Server的IP地址添加到访问列表中,确保选择"Share"连接类型,并设置相应的子网掩码。对于存储设置,从创建物理卷开始,对/dev/sdb进行分区,选择"Physical volume"类型,然后创建新的分区。 在卷组设置中,创建新的卷组并添加物理卷,实现存储空间的虚拟化。接着,为ESX Server创建iSCSI卷,选择iSCSI卷类型,分配空间并创建。确保启动iSCSI target服务,映射iSCSI卷到对应的Target。同时,设置网络访问控制,允许ESX Server访问。 最后,利用剩余空间建立NAS卷,选择XFS卷类型,设置NFSv3服务并创建装载点。为ESX Server配置NFS访问权限,允许读写操作,但注意在生产环境中,应选择适当的访问模式以保证安全性。至此,Openfiler已准备好提供iSCSI和NAS存储,只需在ESX Server端进行相应的配置,即可将其作为虚拟机共享存储空间。扩展资料
Openfiler 由rPath Linux驱动,它是一个基于浏览器的免费网络存储管理实用程序,可以在单一框架中提供基于文件的网络连接存储 (NAS) 和基于块的存储区域网 (SAN)。整个软件包与开放源代码应用程序(例如 Apache、Samba、LVM2、ext3、Linux NFS 和 iSCSI Enterprise Target)连接。Openfiler 将这些随处可见的技术组合到一个易于使用的小型管理解决方案中,该解决方案通过一个基于 Web 且功能强大的管理界面实现。运维工程师课程大纲
运维工程师课程大纲分为三个等级,从基础班至高级班,逐步深入。
基础班课程涵盖了Linux学习方法论,如VMware虚拟机的使用和企业常用服务器(如DELL、IBM、HP)的介绍。学习内容包括Linux系统简介、安装、远程工具使用、常用命令,如Vim编辑器,以及系统启动过程、用户与组管理、磁盘与文件系统管理(parted)、LVM逻辑卷管理、RAID管理、软件包管理(RPM/YUM源码包安装)等。此外,进程管理、计划任务、系统监控和日志管理也是基础部分的重要内容。
中级班深化了服务管理,如FTP/SAMBA/NFS、IP网络存储ISCSI、DHCP、NTP、DNS等,还包括Web服务器(如Apache、Nginx)的配置。高性能HTTP加速器Varnish、数据备份工具rsync/unison、Tomcat和MySQL数据库基础也是中级课程的亮点。
高级班则涉及云计算领域的技术,如XEN环境和KVM环境部署,版本控制(SVN、CVS、GIT)的使用,以及RPM包构建、PAM和SELinux等高级安全策略。此外,还会学习用户身份验证的集中管理、NFSv4安全性提升、系统调优和性能优化、Linux集群技术(如Heartbeat、Keepalived、LVS、RHCS)以及CDN、Squid、Memcached和分布式存储系统(MFS、MooseFS)等实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