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pringboot之分布式事务框架Seata实现原理源码分析
2.seata安装部署手册
3.实战!程源阿里神器 Seata 实现 TCC 模式解决分布式事务
4.初识Seata
5.分布式事务(Seata)原理 详解篇,源码建议收藏
Springboot之分布式事务框架Seata实现原理源码分析
在Springboot 2.2. + Seata 1.3.0环境中,程源Seata通过GlobalTransactionScanner实现全局事务管理。源码首先,程源它会扫描带有@GlobalTransactional注解的源码lvm 扩容 源码方法类,作为BeanPostProcessor处理器,程源通过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的源码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方法中的wrapIfNecessary方法进行全局事务拦截。
GlobalTransactionScanner判断类方法是程源否有@GlobalTransactional注解,如果没有则直接返回,源码否则创建GlobalTransactionalInterceptor。程源拦截器负责全局事务的源码执行,包括事务开始、程源执行本地业务、源码提交和回滚等步骤。程源例如,事务开始时,Seata通过SPI技术将xid绑定到当前线程,执行过程中会记录undo log以实现回滚。
Seata自动配置会创建代理数据源(DataSourceProxy),在数据源方法调用时进行代理处理。当调用带有全局事务的方法时,如RestTemplate和Feign,拦截器会传递XID到请求头中,确保跨服务的事务一致性。参与者(被调用服务)通过SeataHandlerInterceptor拦截器获取并绑定XID,然后通过ConnectionProxy代理进行数据库操作,其中ConnectionContext用于判断是否为全局事务。
总结来说,systemd源码分析Seata的核心机制是通过代理、拦截器和XID的传递,确保分布式环境下的事务处理协调和一致性。
seata安装部署手册
为了构建Seata安装部署手册,我们需要遵循一系列步骤,确保服务器能够成功地运行并支持分布式事务处理。首先,准备安装介质。这包括下载Seata的源代码或二进制文件,确保介质包含完整且可运行的Seata组件。
接下来,进行解压操作,将Seata的源代码或二进制文件解压缩到一个适当的目录,这将为后续的配置和部署步骤提供方便。
随后,我们需要创建一个专门用于Seata的数据库。数据库脚本通常位于Seata的根目录下的“script/server/db”目录,执行这些脚本将创建必要的数据库表结构,为Seata提供运行所需的数据存储环境。
在完成数据库创建之后,进入Seata的配置文件目录。打开“conf”目录下的“application.yml”和“application.example.yml”文件。在这里,我们需要根据“application.example.yml”的示例修改“application.yml”的配置内容,以适应我们的特定环境和需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注册中心的配置,我们采用Nacos作为解决方案。spring源码 豆瓣在修改配置文件时,需要根据Nacos的集成指南调整相应的配置项,以确保Seata能够与Nacos注册中心顺利对接。
配置完成后,启动Seata服务。通常,可以通过执行`./start.sh`或`./start.bat`(取决于操作系统)命令来启动Seata。启动Seata服务后,进行初步验证,确保Seata能够正常运行,且与Nacos注册中心的集成无误。
最后,对于Seata的高可用性,可以通过增加实例数量来实现。在配置文件中调整相应的参数,比如增加“seata.instance.num”等,以实现Seata服务的负载均衡和故障切换,提高系统的整体可用性和稳定性。
通过遵循上述步骤,我们可以成功地完成Seata的安装部署,为分布式应用提供可靠的事务处理支持。在实施过程中,确保每一步都按照文档和指南进行操作,以避免潜在的配置错误和兼容性问题,从而确保Seata在生产环境中的稳定运行。
实战!阿里神器 Seata 实现 TCC 模式解决分布式事务
本文详细介绍Seata如何实现TCC事务模式,TCC模式的源码网wlxiu核心思想是通过Try、Confirm和Cancel三个阶段实现业务逻辑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以电商下单为例,解析TCC模式的两个关键阶段。首先,Try阶段用于预留资源,如扣减库存和创建订单;然后,根据Try阶段的执行结果,执行Confirm或Cancel阶段,确保资源的操作一致性。TCC模式分为通用型、异步确保型和补偿型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适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落地实现时,需关注TCC模式的三个异常:空回滚、幂等性问题和悬挂现象,并提出解决策略。
Seata整合TCC模式实现时,主要关注关键代码实现,包括TCC接口定义、接口实现及如何防止TCC模型的三个异常。通过使用幂等工具类和事务日志表,有效地解决了幂等、空回滚和悬挂问题。实现过程包括了尝试、确认和取消操作的详细代码示例,以及如何在主业务事务发起方中调用TCC方法。通过配置Seata事务组,实现全局事务的forgelight引擎源码管理。整个实现过程简洁高效,适用于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
对于有兴趣深入学习TCC事务模式和Seata整合的读者,建议下载源码进行实践,体验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
初识Seata
Seata是一种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由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在年1月开源。它旨在提供高性能和易于使用的分布式事务服务,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Seata官网提供详细的文档和播客,涵盖了使用说明和源码分析等内容。架构上,Seata由三个关键角色组成,其总体架构如图所示。Seata提供四种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每一个都离不开TC,即事务协调者。
部署TC服务时,可参考博主之前的文章,链接如下。微服务集成Seata时,以order-service为例进行演示。首先,需要在order-service中引入依赖。接着,在application.yml中配置TC服务信息,通过注册中心nacos结合服务名称获取TC地址。微服务如何找到TC的地址,我们知道注册到Nacos中的微服务确定一个实例需要四个信息,这些信息在配置文件中都能找到。
配置完成后,其他服务按照类似步骤进行。接下来,我们学习Seata中的四种事务模式。首先介绍的是XA模式,它是X/Open组织定义的分布式事务处理标准。Seata对原始的XA模式做了封装和改造,基本架构如图所示。在AT模式中,我们弥补了XA模式中资源锁定周期过长的缺陷。AT模式下,当前分支事务执行流程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RM的工作包括注册分支事务到TC、执行分支业务SQL但不提交以及报告执行状态到TC。二阶段TC和RM的工作分别包括TC通知事务结束、TC检查分支事务状态和RM在提交或回滚时的工作。
在AT模式下,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业务来梳理其原理。接着,我们简述了AT模式与XA模式最大的区别,并讨论了脏写问题及其解决思路。AT模式的优点在于不锁数据库,缺点是需要额外的表记录全局锁和数据快照。实现AT模式时,需要导入数据库表,记录全局锁和数据快照,并在application.yml文件中修改事务模式。
在TCC模式中,每一个阶段都是独立事务,通过人工编码来实现数据恢复。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分析TCC模式的流程,包括初始余额、冻结操作、提交操作和回滚操作。Seata中的TCC模型依然沿用事务架构。TCC模式的每个阶段分别对应正向操作和逆向回滚操作,优点是支持复杂业务场景,缺点是需要实现额外的逻辑。实现TCC模式时,需要定义状态表并改造服务,声明TCC接口和编写实现类。
Saga模式是Seata即将开源的长事务解决方案,基于Hector & Kenneth在年的论文Sagas。在Saga模式下,分布式事务内有多个参与者,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一个冲正补偿服务。Saga也分为两个阶段,优点是可以处理复杂的业务场景,缺点是实现复杂。我们通过对比四种实现方式来了解其特点。
Seata的TC服务作为分布式事务的核心,必须保证集群的高可用性。搭建TC服务集群很简单,只需启动多个TC服务并注册到nacos。为了确保安全性,一般会实现异地多机房容灾,例如在上海和杭州分别部署TC集群。微服务基于事务组与TC集群的映射关系查找当前使用的TC集群,当集群出现故障时,通过修改映射关系实现集群切换。
实现高可用的具体步骤和链接请参考相关文档。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Seata和分布式事务。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访问博主的个人开源博客地址: chengke.net。
分布式事务(Seata)原理 详解篇,建议收藏
前言: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分布式事务处理系统 Seata 的源码实现,特别是通过 AT 模式实现的机制。我们通过俯瞰整体思路,掌握核心点和整体流程,而不是陷入琐碎的细节。我们从 Seata 的客户端启动流程开始,深入分析 AT 模式的执行细节,并探讨如何从官网获取和使用 Seata 的源码。通过分析关键类如 GlobalTransactionAutoConfiguration、GlobalTransactionScanner 和 GlobalTransactionalInterceptor,我们揭示了 Seata 如何实现全局事务的管理。同时,我们探讨了 AT 数据源代理的机制,揭示了 Seata 如何选择数据源并进行代理,使 SQL 解析和 undoLog 的记录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完成。 Seata AT 模式核心流程: Seata AT 模式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是发起全局事务的提交或回滚请求;二阶段是执行提交操作。在发起请求阶段,Seata 通过与 Seata 服务端(TC)的交互,获取全局事务 XID。之后,Seata 会根据全局事务 XID 进行后续操作,如提交或回滚。 Seata 全局事务拦截器与代理机制: Seata 的全局事务拦截器 GlobalTransactionalInterceptor 通过 @GlobalTransactional 注解判断是否需要执行全局事务管理。当拦截成功时,它会调用 handleGlobalTransaction 方法,执行全局事务的具体流程。关键步骤包括通过 GlobalTransactionScanner 进行全局事务扫描,代理方法并进行增强,最终调用 TC 发起全局事务的开始、提交或回滚。此过程包括执行事务、获取 XID 和与 TC 的交互。 AT 数据源代理机制: 在 AT 模式下,Seata 对数据源进行了代理,使得 SQL 的解析和 undoLog 的记录在数据源代理中完成。通过引入的 SeataAutoConfiguration 类和 SeataDataSourceBeanPostProcessor,Seata 能够选择数据源并进行代理,实现数据库操作的自动化管理和事务一致性。 ConnectionProxy 和 DataSourceProxy 代理解析: Seata 对数据库连接(Connection)、预编译语句(PreparedStatement)和 SQL 执行器(Statement)进行了代理。ConnectionProxy 代理了数据库连接方法,实现了自动提交模式的切换、事务的开启、提交和回滚。DataSourceProxy 则对数据源进行了整体代理,包括数据库连接的获取、预编译语句的执行和 SQL 的执行。 Seata 服务端协调者实现: Seata 的服务端启动入口是 Server.java 类,其中包含了协调者(TC)的核心逻辑,如处理全局事务的开始、提交和回滚。Seata 通过 DefaultCoordinator 类处理全局事务的开始过程,涉及读取数据库模式下的 SessionManager 文件,初始化全局事务会话,并最终将全局事务信息记录至数据库中。 总结: 本文详细解析了 Seata 的源码实现,从客户端启动到服务端协调,以及核心机制如 AT 模式、全局事务拦截器、数据源代理和连接代理的实现。通过理解这些核心流程,开发者能够更深入地掌握 Seata 的分布式事务处理原理和实践。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构建可靠、高性能的分布式系统至关重要。如有疑问,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