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源码】【慢打击源码】【光纤dsd源码】调试qemu源码_qemu 调试
1.学习笔记:搭建 Linux 内核网络调试环境(vscode + gdb + qemu)
2.openbmc 基于qemu的调试调试调试环境搭建
3.使用QEMU运行虚拟机
4.Arm Linux 调试-QEMU调试环境 搭建
5.如何使用qemu调试freebsd/linux内核?
6.qemu调试kernel启动(从第一行汇编开始)
学习笔记:搭建 Linux 内核网络调试环境(vscode + gdb + qemu)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搭建Linux内核网络调试环境,主要步骤包括: 首先,源码使用VM(虚拟机)和Ubuntu .,调试调试配置dhcp方式的源码网络,绑定主机网卡,调试调试确保获得有效IP地址和DNS配置。源码云峰源码 接着,调试调试安装和配置内核源码、源码gdb,调试调试进行内核的源码编译,并测试gdb是调试调试否能正确调试内核。 然后,源码使用qemu模拟器进行测试,调试调试特别提到一个关键问题:qemu的源码bzImage与gdb的vmlinux如何匹配。实际调试中,调试调试你需要确保gdb服务器与qemu的vmlinux关联正确。 对于非图形化的gdb,可以借助VSCode进行更便捷的调试。配置步骤包括设置远程连接Ubuntu、内核源码查阅和开启调试功能。 在VSCode中,创建Linux配置,安装相关插件后,可通过“运行”->“添加配置”启动调试。 在调试过程中,qemu需启用调试模式,通过输入's',VSCode可以捕获断点并进行深入调试。 为了实现外网通信,需要在VM中设置网桥,将qemu接口连接到网络。 测试阶段,可以将监听地址从.0.0.1调整为VM所在网段的地址,便于telnet测试。openbmc 基于qemu的调试环境搭建
基础知识略过,本文聚焦于openbmc开发调试的核心部分——前后端联动单步调试,将全面展示搭建基于qemu的调试环境。
搭建环境前,确保基础环境准备就绪,openbmc开发者通常具备所需基础知识。首先,下载SDK手册,慢打击源码选用ASpeed芯片作为典型例子,多数openbmc项目采用此版本。
推荐使用自定义脚本辅助编译过程,自行试验后发现效果显著。成功编译后,即完成基础环境搭建。接下来,转向前后端调试环境的构建。
使用qemu核心参数实现主机与虚拟机间端口转发,此操作相当于提供一块虚拟开发板,使得外部访问变得简单直接。主机端口转发命令示例为:hostfwd=[tcp|udp]:[hostaddr]:hostport-[guestaddr]:guestport。此选项支持针对TCP或UDP协议的数据传输,且允许在单个命令中指定多个端口转发。
注意系统默认apt安装的版本为6.2,过时可能导致模拟运行失败。需进行升级操作。通过命令删除旧版本,并下载openbmc发布的8.2版本,确保模拟环境的兼容性。
前端UI运行与后端运行同步进行。通过qemu启动openbmc镜像,调整相关参数,确保与自身环境相适应。针对romulus测试镜像和ast,分别通过bitbake编译生成最新的(V.)版本,并增加gdb调试端口转发至主机端口。
前端代码准备阶段,openbmc前端已采用vue实现(vue2),webui-vue代码通过下载获得。老版本UI已不再维护,建议基于AngularJS的代码不再考虑。Node版本推荐使用。
项目文件修改涉及增加环境变量,可通过修改webui-vue中的配置文件vue.config.js完成,其中ip地址为Ubuntu宿主机的ip地址和转发端口。
项目运行阶段,使用vscode打开项目,并在edge中安装Vue开发者工具。前端效果验证通过后,应能通过前端链接访问到qemu中openbmc的光纤dsd源码web后端——bmcweb,用户名和密码默认为root/0penBmc,初次访问需确认风险继续。
VUE开发者工具的集成使得调试更加直观有效。后端调试方面,通过yocto的开发者工具devtool进行代码导出,这是整个openbmc作为大型Linux发布系统集成的体现。建议掌握两个基础命令,更详细的命令参考可获取。
源码编译阶段,推荐通过标准SDK进行,而非增量编译。标准SDK编译过程可控,参数调整方便。导出标准SDK后,无yocto环境的主机也可调试openbmc固件,下载配套源码进行编译。
bmcweb更新通过scp命令上传编译好的带debuginfo的版本,注意需先stop服务/kill相关进程,确保上传成功后再次启动服务。gdbserver交叉编译与安装则用于gdb调试,启动qemu时增加gdb调试端口转发至主机端口。通过gdbserver与宿主机连接,实现调试。
调试demo以获取NTP信息页面为例,展示调试流程。总结而言,通过以上步骤搭建的gdb调试环境适用于复杂如bmcweb后端的案例,其他dbus应用程序亦可基于此方法进行调试,核心要点在于掌握gdb调试技巧。相信有了gdb,openbmc的学习与理解将更深入。
使用QEMU运行虚拟机
要使用QEMU运行虚拟机,首先需要编译安装新的内核。这涉及到获取内核源代码、将当前guest操作系统内核的配置文件拷贝到内核源码目录下,并进行特定的编译操作以生成RPM包。接着,需要在主机上生成RPM包并将其复制到虚拟机中,通过卸载老内核并安装新内核来更新系统。
在虚拟机中,需要更新grub启动项以选择新内核。golang断点源码此外,如果需要更新initramfs,可以使用特定命令来制作。在内核更新后,可能存在依赖问题,需要手动安装兼容的kernel-devel包。对于不依赖RPM安装的内核更新,可以采取直接编译源码的方式。
为了编译QEMU,需要安装所需的依赖库,并从指定源下载QEMU。然后执行编译命令以生成可执行文件。接着,为QEMU准备网络环境,创建磁盘镜像,并对磁盘进行扩容。在扩容后,需要在虚拟机中执行相应的命令以确认磁盘的更新。
在虚拟机启动时,可以指定使用大页内存来优化性能。在修改内核配置文件后,还需对QEMU源码进行适当修改以支持virtio-iommu和smmuv3设备。使用gdb调试guest OS或QEMU时,需确保调试环境与编译环境一致,以便查看源码。
常用的工具包括内核编译、QEMU、磁盘管理工具(如qemu-img)、网络配置脚本、以及用于内核和QEMU调试的gdb。这些工具与步骤共同构成了使用QEMU运行虚拟机的整体流程。
Arm Linux 调试-QEMU调试环境 搭建
ARM Linux调试,尤其是针对QEMU虚拟机环境的搭建,是开发者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重要环节。QEMU,全称Quick Emulator,是一个开源的模拟器,支持多种架构,包括ARMv8。安装QEMU可通过两种方式:直接通过包管理器如apt-get安装全架构的qemu-system或针对x架构的qemu-system-x,或者选择源码编译以获取更全面的细柳源码支持。
QEMU的启动参数设计灵活,支持ATF启动、UEFI启动、u-boot启动和Linux kernel启动。对于使用Linux kernel协议的guest,如非ELF文件,DTB(Device Tree Blob)的地址会被传递到相应寄存器。而对于bare-metal类型的引导,DTB位于RAM的起始地址。Flash memory和RAM的配置对于引导过程至关重要,例如,Flash1用于装载ATF FIP格式的Image,包含BL2、BL、BL(可能包含Image而非U-Boot),而Flash0用于装载BL(可能为QEMU_EFI.fd,可替代U-Boot)。
在QEMU的virt平台上,启动过程涉及BootRom加载BL2,BL2加载BL3,随后BL执行引导。QEMU支持两种引导方式,针对不同的引导方式,客户代码定位DTB的方式有所差异。具体启动实例中,QEMU会根据硬件配置自动将DTB加载到特定的物理地址,可以通过GDB调试工具在启动时查看寄存器信息,确认DTB加载位置。
若需要深入了解和分析DTB,QEMU提供了dump功能,将virt machine的DTB导出并转换为DTS格式。对于ARMv8的支持、virt machine的详细信息以及QEMU调试ARM内核的方法,相关参考资料可供查阅。
如何使用qemu调试freebsd/linux内核?
无人知晓:qemu搭建arm linux kernel调试环境
在深入讲解如何单步调试内核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配置qemu启动环境的步骤和方法。本次实验以基于ARM架构的环境为例。为了方便调试,我们需要准备一个host=x,target = arm版本的gdb。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使用sudo apt安装gdb-multiarch,下载ARM官网提供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其中包含gdb),或自行下载gdb源码并编译。不同安装方式可能在特性支持上有所差异,使用apt安装的gdb在某些老版本的Ubuntu上可能存在部分特性不支持的情况,如ARMv8.5的PAC和BTI特性。需要注意的是,使用ARM官网提供的gdb启动时可能会遇到缺少库文件或python3.8的依赖问题,需要通过相应的解决步骤进行处理。
进行内核调试,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首先,使用qemu启动内核并暂停等待,同时建立网络端口以备gdb连接。其次,启动gdb并加载对应kernel Image的vmlinux文件,然后通过attach到指定端口完成连接。如果内核启动时已暂停,直接设置断点即可开始调试。若未选择启动时暂停,可使用ctrl + c触发挂起状态,之后进行常规断点设置。
在进行qemu启动内核的调试时,需要确保正确处理KASLR问题。KASLR(Kernel Address Space Layout Randomization)是在内核启动时添加的随机地址保护机制,导致实际运行地址与vmlinux文件中的地址存在随机偏移。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重新编译内核,修改arch/arm/configs/defconfig中的CONFIG_RANDOMIZE_BASE参数,将其更改为CONFIG_RANDOMIZE_BASE=n,以关闭KASLR功能。二是通过qemu启动的cmdline参数增加nokaslr,以关闭内核的KASLR功能。经过上述处理,断点设置将能正确生效,并显示正确的调用栈信息。
总结而言,在使用qemu进行内核调试时,需要注意关闭KASLR功能,确保qemu启动脚本的正确性和gdb的兼容性。调试过程中,对于KASLR原理的相关知识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参考专门的文章进行深入了解。
qemu调试kernel启动(从第一行汇编开始)
在深入理解Linux启动流程时,关注的焦点通常在于start_kernel之后的内核初始化,但在正式调试之前,先要知道从第一行汇编代码开始的调试方法。关键步骤在于正确加载symbols到物理或虚拟地址,这取决于MMU的状态。
在使用qemu进行调试时,启动时添加-S选项会显示物理地址,如0x,但需注意不同qemu版本可能有所不同,以Ubuntu .自带的6.2.0版本为例,kernel的物理起始地址是0x。而在vmlinux中,_text段的虚拟地址为0xffff。
为了将物理地址和vmlinux中的地址对齐,需要查看qemu源码中的hw/arm/boot.c部分,确认哪些段需要映射。例如,通过add-symbol-file命令,指定如下地址映射关系:.head.text到0x,.text到0x等。设置断点在_text处,如b _text,即可开始单步调试。
总结来说,不论是哪种调试器,首要任务是将elf文件的执行地址与目标执行地址(物理或虚拟)对齐,这是调试入口的关键。理解并掌握这一原则,能让你更有效地进行内核调试工作。
手把手教你搭建ARM QEMU环境
了解嵌入式开发调试中硬件投入与携带繁琐的问题,Qemu模拟器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尤其适用于内核方面的调试工作。本指南旨在手把手教你搭建QEMU环境,实现无需频繁在开发板上烧写版本,即可进行有效的调试。 注意:本文不包含对Uboot的模拟,因此在本篇内容中不会涉及Uboot启动内核的过程。 搭建环境需满足以下条件:PC系统:Windows
虚拟机:VMware-
虚拟机系统:Ubuntu-..1
模拟的位开发板:vexpress-a9
具体步骤如下:下载与编译QEMU
从Qemu官网下载最新版本源码包(如8.2.0),并解压。 确保本地环境Python版本大于3.8,并安装glib2.0环境依赖。配置与编译QEMU
配置QEMU源码,指定ARM架构,后续可扩展到其他架构。 创建编译目录,进行配置,指定编译的指令集。下载与编译Linux Kernel
从kernel.org官网下载Linux Kernel源码(如5.版本),解压。 进入kernel目录,修改顶层Makefile中的ARCH和CROSS_COMPILE配置。 使用vexpress_defconfig配置单板,生成.config文件。 解决缺少工具链的错误,安装lib库。编译与安装Linux Kernel
编译并生成zImage和ko文件。使用Busybox制作根文件系统
下载并解压Busybox源码,配置文件系统。 编译Busybox,并安装文件系统至_install目录。 创建rootfs目录,存放文件系统内容,包括Busybox和工具链库。 使用dd命令生成SD卡镜像,并格式化ext4文件系统。 将rootfs目录下的文件复制至/mnt。QEMU模拟内核启动
执行启动命令,进入系统。 使用组合键CTRL + a,松开后按x键退出QEMU。 本指南由Linux底层爱好者潘小帅编写,提供技术原创文章,并分享徒步、旅游和**爱好。欢迎通过点赞、收藏和关注支持作者。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Linux随笔录]。MIT 6S qemu-gdb debug调试新手指南!!!!
本文基于6.S课程的lab设计,为c调试初学者提供指导。主要介绍在正确的方式下使用gdb-multiarch进行程序调试,以避免因不熟悉调试过程而遇到的问题。为便于理解,本文参考了KatyuMarisa大神的调试指南,并补充了在Ubuntu.下安装riscv-unknown-elf-gdb的方法。
首先,介绍如何安装gdb-multiarch工具。在Linux环境中输入`gdb-multiarch`命令,应能正常显示GDB shell命令行界面。
接下来,详细讲解QEMU调试步骤。通过执行`make qemu-gdb`命令,以debug模式启动QEMU,同时在另一个shell中进行调试操作,包括设置断点和执行程序。
在调试过程中,使用`ls`命令开始调试过程,建议将屏幕分为两部分进行操作,以便更直观地观察GDB命令行输出和程序运行状态。在GDB中到达第一个断点后,打开`ls.c`文件进行详细解释。通过设置断点(如`b main`或指定行号`b `),可以查看程序运行时的变量值。然而,当遇到优化变量值无法查看的情况时,这是由于编译器优化导致的。大部分情况下,变量值仍可以正常查看,具体分析方法可参考`ls.c`文件的详细解析。
最后,提供一些调试和安装的建议。根据6S的官方教程,已不再推荐使用riscv-unknown-elf-gdb作为调试工具,而是推荐使用gdb-multiarch。进行调试时,确保在xv6的工作目录下进行操作。对于gdb-multiarch无法访问内存的问题和配置问题,可以通过检查`.gdbinit`文件来解决。正确配置`architecture`为`riscv:rv`,并确保与`.gdbinit.tmpl-riscv`文件保持一致,以避免执行格式错误的问题。如果在调试过程中遇到更多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提问。
掌握QEMU虚拟化技术:搭建ARM+Linux调试环境实战指南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Ubuntu .系统上搭建ARM架构的Linux调试环境,利用QEMU虚拟化技术。首先,确保主机系统安装了最新的Ubuntu .版本,QEMU模拟ARM处理器,并选择最新Linux内核。 安装步骤如下:安装编译工具链:检查并安装必要的版本,通过官方仓库或源码编译。
QEMU安装:通过仓库安装QEMU 2.1ubuntu,检查安装版本,源码安装时需要注意可能遇到的编译错误。
根文件系统构建:从Busybox官网下载源码,配置为编译特定工具并开启静态库选项,处理可能的ncurses库依赖问题。
根文件系统结构补充:在根目录添加必要的目录如etc、dev和lib,配置文件以指定挂载文件系统。
编译内核:从官方下载源码,指定编译工具,配置内核选项,如添加hotplug和initramfs支持,确保内核页配置正确。
模拟磁盘与文件共享:使用模拟磁盘挂载根文件系统,以保持数据持久性。通过qemu与主机文件共享,测试动态链接应用程序。
内核模块测试与调试:创建Makefile和驱动测试文件,进行交叉编译和在qemu上加载驱动,使用GDB进行内核模块调试。
Eclipse可视化调试:安装arm-none-eabi-gdb和Java环境,配置Eclipse-CDT以支持ARM架构,利用Eclipse进行内核单步调试。
通过以上步骤,你将成功搭建一个适合ARM+Linux调试的环境,进行内核开发和调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