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雲端業者,金管他們最想爭取、會開但同時又是放銀最難說服的產業客戶來自哪個領域?答案十之八九都是:金融業。
在防範攻擊和資料恢復上,行資訊長行的信賴雲端普遍被認為比本地機房來的料上敏捷、效率和安全;再加上數位時代趨勢之下,雲玉與銀bcmdhd源码解读不僅顧客行為資料愈來愈龐大,山金電商促銷活動等短時間內湧入的控資爆發式交易需求量,也讓金融業愈來愈需要雲端化。仍須
然而,保障受限於各國監理法規,資安過去「上雲」對金融業來說,維持往往是顧客:「嘴上不說、心裡想做」的金管議題。而在今年6月,會開金管會宣佈研議開放銀行資料上雲端,這樣的法規趨勢將為台灣金融業帶來什麼轉變?銀行業者又如何看待?
別人「先觀望」,但他們「先準備」
雲端從10年前崛起並發展至今,亞馬遜、unsafe java 源码微軟和Google已並列雲端服務3大巨頭,他們大幅降低中小企業、新創公司應用新科技的門檻和成本,帶動一批新興產業問世。微軟更透過提供企業雲端服務,跳脫過去幾年「賣軟體、授權軟體」的獲利模式,終於在睽違16年後,於2018年底超越蘋果,重回「全球市值第一」寶座。
雖然「金融資料上雲端」是許多銀行想嘗試的資訊科技應用,但過去礙於法規,即便是合法的一般雲端服務內容,多數業者仍然不敢挑戰;相較之下,玉山早已先從內部規劃「上雲」之路。
2013年左右,玉山內部開啟一項計畫,把專案協同合作的linux fdisk源码過程搬上雲端,透過公有雲的共同協作平台,讓科技和業務單位能同步討論、更新、編輯資料與檔案。
不過,這次的計畫後來並沒有變為「成功」案例。玉山為了避免員工在協同編輯過程中,無意間將顧客機密資料、公司內部機密文件放到雲端協作平台,因此希望將軟體平台加入過濾和安全檢測機制;但計畫過程中發現,由於協作平台屬於外部SaaS平台,難以為金融業需求進行客製化,只好暫時中止計畫。
或許看似「失敗」,卻一點都不可惜,因為玉山從此次計畫中發現雲端協作平台是不錯的工作模式,便將它改為內部私有雲模式來進行。
而約在2015年,听书app源码玉山更進一步「靠近」雲端,把日常所產生不含機敏資訊和個資的龐大系統日誌(system log)資料,嘗試放上雲端儲存空間。事實上,日誌資料上雲端並不能為金融業者節省太多資源,仍得考量中間的導入成本與日後無形的管理成本,因此即使多數金融業者有能力,卻不一定願意實行。
那麼,為何玉山仍要嘗試?「數位化並不是買了產品,就可以輕易『跳』過去轉型,它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內化,從DNA開始一步一腳印扎根。」玉山金控資訊長謝萬禮指出,既然雲端應用已經是未來不可擋趨勢,玉山因此希望透過雲端協作平台、非敏感性日誌資料上雲端儲存等試驗過程,提早一步了解雲端實務運作,源码led路灯並從中找出更適合金融業的雲端管控機制、管理方式或制度流程。
了解它,才能運用它。當其他人「先觀望」,玉山則透過「先準備」,為日後的上雲之路打好地基。
上雲端就像打地基,讓金融業能「快速失敗、快速成功」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玉山先前為了日後上雲而在內部進行的各種準備,就像是運動員競賽前的暖身,讓他們在鳴槍那一刻能率先開跑。
市場的第一槍,在今年夏天鳴起。6月27日,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宣布研議〈金融機構作業委託他人處理內部作業制度及程序辦法〉(委外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一時間引起科技和金融界同時關注。
這條被稱為「金融業上雲端條款」的規範,有什麼重要意義?對網路產業來說,「上雲端」並非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但對高度成熟也同樣高度監管的金融業來說,它代表:台灣法規終於正式同意,讓銀行可把自家資料放上雲端,或放在境外公有雲服務上,例如:亞馬遜、微軟或Google等。
這樣的進展,不只能讓銀行業藉由上雲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讓科技圈普遍認為將替未來銀行的開放式API(Ope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和純網銀服務鋪路;而對資工背景出身、一畢業就踏入金融產業的謝萬禮來說,這項法規的意義更不只有如此。
「新科技應用或導入不太可能100%成功,當中必然有許多失敗;但在現今網路時代,失敗並非無意義,因為你需要的是:讓這些嘗試能夠『Quick win,fast fail』。而雲端服務提供的環境,正可以讓金融業快速失敗、快速成功。」他指出雲端化對金融業最關鍵的助力。
過去銀行業投資新科技時,往往得經過長期而深度的探討,每次的投資金額也不小,一旦投資失敗就被視為「功虧一簣」,導致面對新應用變得綁手綁腳。這種情況不只存在於銀行業,各個尚未成功雲端轉型的領域,也都有同樣問題。
相較之下,雲端科技能提供一座座練兵場,讓金融業擁有更多空間和機會,並透過快速試驗迎來更巨大的成功。而暖身已久的玉山,也在法規開放的那刻起,開始正式練兵並迎來數位轉型。
當資產變負債,請勇敢「斷捨離」
金融資料開放上雲端的法規變化,代表法規可以是協助產業創新的基礎。不過,金融業面對技術不斷迭代,當內部資訊化系統已經從「資訊資產」變成「技術負債」,就得勇敢「斷捨離」。
「企業經歷的每個階段,都有適合當下的技術、服務或商業模式;當它們帶領我們走到新階段,卻無法帶著我們繼續往前走時,就要勇敢做出決策,並調整方向。」
謝萬禮認為,當數位科技改變,連帶使用者行為、習慣也會跟著改變,玉山也因而曾經把業務系統「砍掉重練」,以免讓過去的經歷成為未來的包袱。
雲端化、數位化就像是一場完整的「都市規劃」,而內部系統架構的轉型、員工數位素養的訓練,就像一連串打地基的過程;等到外部環境的技術成熟、法規到位後,才能立刻起跑,迅速「無縫接軌」。
更重要的是,就算導入新興科技,也不能違背金融業的信任基礎。「傳統時代,銀行透過人與人之間的金融服務建立信任關係;而在科技時代,我們也得建立同等級的信任關係。」謝萬禮指出金融服務的核心。
「金融業資料上雲端」就像在台灣產業界開了第一槍,由雲端業最垂涎的銀行業起跑,領著台灣其他行業加速雲端化、數位化轉型,讓「快速失敗、快速成功」的新時代競爭模式,也能在各行各業遍地開花。